
縣城是組成中國經濟、創造中國經濟活力的基本單元,在5年以前,牛云老師就根據政策解讀了縣域品牌發展的原點。7月,牛云老師走訪了一些縣城,對縣域經濟產生了新的理解和觀點,并且從三個大點進行分享,希望讓大家迅速認清縣域經濟的基本點。
一、警惕縣城經濟萎縮到只剩“公仆經濟”
目前,很多縣城表面看起來經濟很活躍,真實情況其實很嚴峻。雖然縣域經濟的提出非常英明,但是目前沒有看到有關縣域品牌和縣域經濟當中更加有力的、直接的措施,沒有能夠促成縣域經濟的高速發展。

二、復蘇庭院經濟,創造鄉村經濟活力
農村現在的庭院經濟很少,很多都已經出村進城,導致農村經濟活力不足。經濟需要管理,但更要清晰活著的意義。政府想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去創業,就需要恢復庭院經濟,打造優質的家鄉投資環境。所以,農村是一個不能喪失的原點,鄉村振興是非常偉大的決策。

三、面對目前的發展狀況,具體措施是什么?
1.重視縣城當中工商品牌的培育。以此創造好的營商環境,縣城當中無論是工業的、商業的、農業的品牌,都是縣域品牌的基礎。每個城市都有豐厚的土特產和豐富的資源,但缺少有效的渠道,對如何銷售商品沒有正確的認知。縣域經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知識的匱乏問題,是教農民怎么賣農產品,通過農村庭院經濟豐富城市的飯桌經濟。
2.恢復小農經濟。小農經濟更需要看到管理者的智慧和國民的素質,通過教育提升認知維度,改變經營思維。恢復小農經濟伴隨的是經營素質、經營理論的提升。
3.鄉村振興必須回歸營銷原點。扶貧之后一定是振興。互聯網經濟和傳統經濟之間的關系就是高維思維對低維思維的打擊,唯有先知先覺才不會待人宰割。鄉村振興不要只打條幅、滿大街貼告示,必須懂得如何把商品賣出去,而且要認知數字經濟不是電子商務。

這里又分4個小點:①農民必須要有企業家意識,要從樸素的農民思維、種地思維變成企業家思維;②提升新營銷學認知,學會利用技術營銷學構建私域流量;③政府必須要賦能營銷,邀請有真正樸實農民思維的移動互聯網專家;④建立數字品牌館,這是政府營銷賦能的具體體現形式,目的是把產品從當地走出去,利用技術營銷學把消費者裂變為渠道。
4.充分發揮老鄉的渠道。每個縣城當中都有走出的精英老鄉,把他們變成家鄉的代言人,幫助把縣城經濟搞活起來。
結語:這節課牛云老師告訴大家如何真正理解農村經濟、縣域品牌與互聯網經濟的深度融合,理論、技術、專業的賦能機構三者缺一不可。并且感召更多的同行者,一起為中國縣域經濟的轉型、為中國所有傳統企業的轉型貢獻一己之力。